认知的束缚与突破

这周和几位同学聊绩效,拉齐信息认知和共同目标的同时,也从他人之中看到了一些当下束缚认知变革的障碍。

事有未达,先向内求。人的本能好强,要么是有能旁观自己的视角,或是有能照射自我的时机,不然不留意时就会把人往原生态方向拉。绩效不好的同学说自己做了很多事,也把目标里的事做完,不理解被提醒不够投入,我们一起把问题转移了下视角,从自我做什么角度拉了一下,观察到自己的行为是在做完而不是做出价值,只是把被安排的事做了而已,虽然过程中有各种跨部门的协调事情推进有阻力/障碍,但由此来说服自己做完了事是有价值的逻辑上无法成立;最大的问题是把自己的事龟缩到一小圈,美其名曰专注实则是让自己缩进舒适区,看似个螺丝钉实际是个随时可替换的耗材,相对勤快的帮助其打开视野,投入其中是让自己更有价值。当处于用当下自己的视角观察判断,遇到障碍的本能反应会是向外求,又天生对安全感的需求,无人驾驶状态下就会给自己叠加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当下的某些本能行为是对的正确的,就愈加往里缩。说回自己,在走到认知边界的时候老踩坑,和同类踩坑同学的反馈沟通也是在用第三视角让自己的那部分相对客观的认知梳理和表达了一遍,也是敲了下自己不能埋头,得抬头看观自己。

别套用,用新视角观察和分析。事情做多了熟了总有些经验在其中,运用得当收益,生搬硬套受损。知道得多不一定是好事,反而很容易成为阻拦索与绊脚石,或是在思考分析的时候过于拉伸面产生缺乏思考的深度以及缺乏有效行动,或是产生套用经验的奇怪行为。这种下沉到具体事情上的情况在沟通时就拿了实际的例子,用形式逻辑的必要和非必要,加上用户体验视角来来探讨,可能沟通方式粗暴原始,对沉浸在经验主义的有太强的自我认知闭环,当下用务实的方式沟通,以实例替换其认知里的实例,但长期来看认知闭环的打破会需要时机吧。自己未尝不是一直在用类似的反应机制,遇到挑战时老是惯性的触发经验认知范畴里的解决方案,而缺乏更上一层的关于问题权重的的思考,以及问题在整体环节中定位的观察。

正反看,不能被信息套路洗脑。新的路总有各种障碍问题,这段时间面临用户反馈的各种情绪高压,看到的自然是各种负向的反馈,信息轰炸下很容易进入崩的情绪边缘,也很容易进入理想状态,要搞定所有需求咯,要保证没问题咯,理想之所以是理想也是因为现实里还做不到。保持高频的迭代已是拥抱变化的具象化,力所能及下能达到的就是目标,除了问题也要看到在变好的,还好多用户在陪着呢,人家都天天在玩,那正面的也要看不能就无视了。无法满足所有,可以更好的提升已有。被信息洗脑遮盖了双眼,会需要有反方向的视野的辅助。这面镜子很清,自己即在其中,持续在疑惑和相信的冲突中耗着,在横跳中持续消耗着;而认知障碍的打破不是由己,是来自整个大团队内不同岗位上积极行动敏捷响应的同学,别埋在自己的世界,看看身旁周围,努力真的会感染,既然做了选择,不在反复中消,把选择做好。

从游戏结构看思维障碍

本来上周感冒都快好了,突然周末又爆发烧了下,过程中头疼又睡不着,可能是当下的一些焦虑加大了症状。用了此前学到的把思考力聚焦在某些具体事情上从而减少焦躁的方法,于是就想了下当前的问题来转移自己的思维注意力(把思维的能量转移到具体的事上会减缓头疼)。是关于知易行难的事,也是此前被提醒过的,知道需要变化但也没怎么变化的障碍。为了减缓头疼就把想的事具象了些。

想到说比如对项目的理解和业务的积累,用的方法有点类似AI的训练,通过各种内容案例的输入,然后建立起之间的共同点和信息脉络,以此来丰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模式运转的是执行层的积累,基于已有的内容和分析,关注的对象是问题的本身和解题的方法,在正常运算模式下能输出发生什么事、可以怎么解决,也能推导出项目的一些结构和关键循环。举个例子,比如咱们刚上线的项目,走的是很独特的线性结构,线性的投产结构特点是做好每个阶段的投产循环(包括验证),就可以支持后续新增用户的运转,拿关键的英雄投产来说,线性的投产结构中走得是长线下所有服务器的线性叠加。比如新英雄活动里氪金拿本体总体上不贵是便宜的,但如果是活动后要追,得从普通抽卡或是心愿招募里抽,或是商店里积攒碎片慢慢囤,算起来反而是贵,或是时间要非常久。同时因为早买早享受新英雄带来新流派的优势,这个优势会让玩家在各种日常玩法排行里靠前,从而获得相对多一些的玩法代币,然后时间积累下来多出来的代币很可观,可以在商店里多换不少稀有的必备养成材料(如品质石头、碎片啥的)。所以这套就是给玩家做分层选择,或是直接氪金买,或是白嫖囤货;都有各自的理由支撑着。而这种的投产结构下,玩家会很需要孵化培育,设计上也一直要做到不出人权卡,保持头部玩家对后续英雄的持续追求有新体验,也让中下层用户会根据自己的游戏节奏对英雄也有接近线性的持续性的追求而不是永远只需追最新的那个。这种投产逻辑下做不到短期高爆,一个新英雄的投产收益得看所有经历过的服务器的叠加。哪个阶段有问题也可以直接调优哪个阶段。

线性结构的挑战也非常多。本身就要解决持续性的目标(及验证效果),一般会只保持有效生命周期的线性,过了后会进入大跨服阶段,开始走大跨服时代范围内的全局投产模式和不定期的回购活动(已过去的胚子再重新贩售)。同时线性最大的挑战是随着时间的延续,滚服用户和后续新增用户对游戏的后续内容是知悉的,会出现最优性价比的游戏方式(比如前面憋着某些不买,或是囤货等行为),所以线性结构一定会有另一个重要支撑:交互。在游戏的前中后期都有不同的交互生态,用来衬托用户付费的效用,转移或是提供付费追求而不是零氪囤货的价值感。交互线路是决定了整个线性投产的释放空间和付费延续的核心,也是整个结构里最难设计和最大挑战的部分。MMO的交互生态是最天然也成熟及符合人性,所以会是好的选择。至于能憋的住的用户,他们会变成活跃的基础,游戏内的各种玩法里打工赚积分兑换成长,在交互线里如何让付费人群和零氪囤货人群产生交集,互相有需求又互相有作用又是具体交互玩法里的核心难题。因此像卡牌养成+MMO生态交互,这两者的结合不是硬融,而是有其逻辑所在。好,归纳推导到这里还会有些抽象的信息出来,要做好游戏外的内容和用户的运营,前者用来影响用户的认知(毕竟非线性的游戏更多...会需要用内容上来影响、引导用户),后者是留住已经入坑的用户,特别是头部人群的持续性来形成长线效应,游戏也是个社会,也有社会的一些通用规律来着。但最难的是再往下落到更具体的时候的的障碍,才是知易行难的核心问题所在。

因为这个训练模式因为是聚焦在内容和方法层,积累的解决方案有些接近经验储存池,如果是已熟悉或是接触的结构下,能正常的输出,但如果是个新的结构,就会出现个BUG,面对新的结构的具体问题时,思维系统会默认调用原来的选项(既往的某些解决方案),但又不够适配(因为是其他已有系统的解决方案),于是就卡在不断的选择读取之中,或是生搬硬套的情况出现。最大的挑战是在于要能拆解和分析的这一层系统的逻辑,否则就在具体解法上会出现很大的障碍而变得很低效。写到这里,按照逻辑学来说,是需要有归纳逻辑和演绎逻辑共存,上面的都是运用归纳逻辑的方式推理出来,而解决具体问题时是需要真正的演绎逻辑,来让已有的认知更深和广,从而具备解决问题的信息。回想到近半年来观察到的各种高手的思维逻辑,以及过程中被提醒过的建议,我想应该还是关注的对象应该是得从内容方法转移到人身上,是研究用户体验的规律,体验游戏的情绪感受、习惯、诉求等等更底层的基于人的逻辑的对象。

有效思考的关键所在

上周有被提醒要注意自己当前的思考模式比较低效能,可能陷入在焦躁状态。转身又忙起事来而没去琢磨。今晚有事路过一片钓鱼的人群,忍不住停了看看。钓鱼佬不断的甩杆拉线啥也没有但一直在往复循环,看着别人的钓鱼,不由的想起最近一段时间的状态,两相对比下障碍的关键问题有被联通了。

低效能状态的思考,有2个思考陷阱。1是在想的上面太多,思考的内容面铺得太广;2是过于追求确定性答案,在研究问题的明确答案里投入太多。连带有2个行为陷阱,1是因为想得太多,行动上不够积极;2是过于追求确定性答案,现在过程中而没抓能到重要的问题。

想得太多,就得给思想做减法,想起前几天群里看到的视频也提到这个点,过往的信息带来的认知面有利有弊,在面对新事物时的思考会不由的运用这些信息,而过往的信息面越大,就很容易在思考上跟着被铺大,好处是有一定的视野,弊端也是有一定的视野带来的,会变成因为知道的多而想得多,思绪就愈加繁杂且无用,容易带来巨大的额外耗能产生思维的混乱。当惯用的思考模式启动后,思想上会不经意的对问题的各种细节进行扫描处理,导致精力被分散得很破碎,容易因为细节里的障碍而产生焦虑与不安。停止过于分散的思考模式,对思想进行整理筛选,对信息进行分类、断舍离,才是保持思考效率的方式。

行动上的积极,有明确方向还不够,还需要辅以上面的思想减法。想得太多,又太追求要明确性,行动上无法积极起来了,每一步都会带来瞻前顾后的焦虑,思考的焦点也从关注行动的结果和迭代行动,转移成对问题的答案的确定性渴求,而没做之前哪有明确的答案,要么是循规蹈矩再重复老路,要么就是给自己陷入对问题答案的焦虑。这应该是行动障碍的逻辑关键所在。钓鱼佬的行动很纯粹,行为上每次都在根据上一次的情况做调整然后再尝试,在用行动探究结果。所以问题一直都在,而当下才是开始。

无法确保每次的行为都是对的,可以选择对的事去积极行动。这有效思考的第三点收获。拿当下为例,想给自己的思考逻辑做一些迭代,不是去把所有行动都再拉出来过一遍找其中问题,很容易是落在自证陷阱里,而是可以摆开各个问题从里面去选,选择没有最优但有当下的最佳。回到起因和结果,从诸多的问题里找到支撑因果的关键问题,而不是在纠结问题的关键,当事有不得,大概率就是当下还在纠结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的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是关键问题。

聚焦关键重要问题而非纠问题的明确结答案才是有的放矢,思想上做减法是轻装上阵,积极的行动是勇敢前行。应该是有效思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