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和产品小伙伴对其近期超期的事做小复盘,执行效率偏低的阻碍问题是在于其踩了两个坑,一个是行动大于思考导致前期的行动在过程中频繁需要调整和迭代,产生过程反复和频繁修改结果的状况;一个是想得过多行动过少,这个是在前一个障碍出现后被提醒了而产生的,在想的部分就要计划完美行动完美,然后还没动作就反复调整计划,搞了很多时间处于站在当下想而产生了动作不足缺少验证,结果难产的状况。
换到第三者角度来看,这里面给任务的我有状况,缺少在过程的跟进和指导来帮助其调整拿到结果,首次复盘时缺少用详细和具体的进行问题的讨论,没有真正帮助对方提升行动执行力,用了过于概念的方式沟通,产生因理解的偏差和首次状况讨论的不彻底的第二次状况。小伙伴缺乏对结果的真思考,过于拘泥在怎么做的过程。管理者没有根据行动对方的真实情况进行对于结果的有效沟通,行动者在状况中变现出了一定的完美主义形式的自证倾向。双方的状况都出现了一个共性,想一步到位拿到预期结果,都按照自我预想的完美结果在行动,对有效行动缺乏认知。换个视角来观察,朝着完美准备再去做本身不是好的开始,而一个粗糙的开始,就是最好的开始。
很多时候,执行力的阻碍是总想着要万事俱备,把各个环节都筹备好了才去行动,然后在这个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就不断的拖延、错失机会,或是一直都没迈出真正关键的一步。回想自己最近的状态是如此,切回产品角色后总想着要有个完美的输出,想着要让结果更好,缺少数分支持就停滞在数据处理,用研有障碍就直接传达而不是有效处理,而此前还有是很极端的用主观的老经验判断在输出,两个极端的状况也都是虚伪的完美主义陷阱里“思考偷懒”的果。想着一步到位忽视了应该从更现实的具体的行动开始,详细的具体的对比观察数据,综合视角的解读和提炼用户的反馈,从具体的小内容出发才是有效行动。
过去项目层面的一些选择判断上保守和拖沓也是踩入完美主义的坑,没有真正的勇气去踏出那粗糙的一步。现在回头看,实际是行动开始之后才是有效的,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调整完善,事情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回想前几个月时恐惧项目粗糙的开始,而随着研运团队的持续拼搏,项目丰富与成熟起来,虽然尚有不足,所幸线性的结构也给项目带来可以更好迭代调整的机会。如果那时候没有踏出那一步的话,又会是此前过去那种状态的反复,与当下而言,其意义差别巨大。
一个不完美的开始并不意味着错误与失败,是为后续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知,告别无休止的等待和过度的准备,从 “粗糙” 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