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修知

上周末和小孩去健康步道徒步,玩了个小游戏,约好在快速的步行的时候保持住让左手拿东西,他一开始说自己右撇子办不到,并且前期他的确是一直无法做到;解释说太累,要控制脚步,要跟我聊天,还要控制住不让右手去拿东西,觉得自己想要做但却做不到很不舒服有压力想放弃。在我的坚持和帮助下,他后半程保持得很好,并且养成了下意识左手接东西的习惯。从他这段行为上有感触收获,看到了很典型的改变自己的不同阶段,一开始半信半疑,没有什么具体方案,但相信可以,所以去做,但有时候会各种基于当前认知预设各种难点问题,然后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和状况的出现,就很容易动摇,很多时候在这里就退了回去,有些时候幸运的有人的助力和环境的刺激让坚持下去从而获得改变,但这种过于依赖外在的方式总是可遇不可求,本质上还是需要自己能进行改变并坚定能改变的认知,也就说不能以当前去看未来,是要以未来看未来,以当前的行动去走向未来。通过行动去践行认知的变化,两者结合来改变习惯,从而形成符合人运转机制但又保持成长的有效方式。认知的内化,一定是结合以行动的,以行修知方为真。

不能被擅长的行为所束缚,要有选择的有目的的真行为。这周被用问题进行了一波思维升级的锻炼,第一次被提问时,以自身的层次和专业出发,快速的给出了一堆的问题和必须解决的风险点;第二遍被提问时向上一层,发现问题和机会都有;第三遍时被提醒要升维看,自己切换视野维度后再看,发现其实机会一直在但是所谓的风险也就那几个关键的而已,因为关键核心看清了还发现有不同的路径可选而非前面以为的那样单一路线。这次不是想分享向上思维的收获与感受,这次让我思考的是优势思维陷阱的影响,往往会因为擅长某些事,而一直深耕其中,用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其中,但因为擅长很容易出现一定的重复性,而因为重复性又进入到擅长的循环中,因此很容易陷在其中。这里的重复性不是指待在舒适圈的行为,而是保持在学习圈,但是其方向受其原本擅长的正向影响而一直朝原擅长的方向不变,从而因为擅长的东西反而禁锢了自己的认知发展,乃至陷入极强的认知固化陷阱。基于这层进行了拓展学习,原来有两种很典型的行为也是思维陷阱所带来的

  • 只相信自己相信的。“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查了下,心理学上叫“逆火效应”,人的信息处理永远习惯于走捷径,坚定自己原有的认知是最简单的,有新认知出现时因为要验证对既有认知的反驳,这过程相对费劲和耗能,就很容转向捍卫自己形成的原有认知。保持开放、保持空杯、保持包容,让修炼认知的行为能去芜存菁。
  • 只选择自己想选择的。就像幸存者偏差似的,带着固有的滤镜扫描周边的人事物,下意识但有选择的捕获与自己所选一致的信息,从而再次加强和固化,以自己所选的信息铸造起固化认知的壁垒,现在大数据推送就加强了这种思维陷阱的形成。刻意找寻不同、扩大信息圈层,用真正的行为去对抗信息茧房。

以本源和关键核心来驱动行为,不要假借外物本末倒置。上周产品内部会中,跟小伙伴们分享了朋友项目的经历以调整对数据应用的认知,朋友他们经历几次失败后,终于有个项目成了,上线至今超过百万的用户新增量,取得不错的商业成绩和用户口碑。当我找他聊数据时想取景时,截图里他们只用了很粗糙的后台看常规的运营数据,稍微复杂点的运营指标都没更别说行为数据;交流下来发现这哥们用的是类似端游时代的做法,他们都和各类用户有着高频的接触,基于本身对项目的热爱和投入,以及用户的反馈获取的分析判断进行游戏的内容调优和开发。数据是过往的量化呈现,是实际的并且具备可演绎推导,所以往往被认定是很值得信赖且可深耕其中的,但它无法代表未来。我以此例跟产品同学分享,不能抛开数据但也不能只看数据,能通过数据提出结果现象是一层,能到产生数据的原因和影响结果是二层,能基于二层再思考问题现象背后的问题的是三层,产品至少得要到二层,而好产品得起码得在三层。认知的递进不是靠以现有的认知去努力学习可达的,需要的是实际行动结合认知的锻炼,在步步踏进未知的领域里前行。过度主观是会过于激进,而过度数据依赖也是有风险性的,像有精致的游戏行为数据分析,很很容易产生依赖,比如目标拟定方式一是根据既有的数据往去推算演绎,拟定方式二是根据预期先往前订个目标,然后结合数据分析进行达成目标的路径规划;方式一是被数据束缚,方式二才是成为数据的主导。不确定性正是游戏行业最大的特征与机会,也是行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之一,再厉害的公司与团队,也无法用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必然成功的商业化游戏项目。很多的东西都是在变化,人的天性追求确定性,从而让我们一直专注于研究变化的规律,或是抓着某个阶段规律而坚持它就是不变的,转换下思路,分层次拉长去看去关注到那些长周期不变的关键的事物,才是值得坚守与深耕,而用户需求就是那不变的关键事物,坚持用户导向,以用户为中心是为真行为。

正确对待成长所带来的感受并积极行动。这两周部门内有小伙伴说内耗很大寻求建议,我给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恭喜,走在成长的路上了,进行了内耗是什么的理解,以及如何让内耗感变成行动的驱动剂的分享。产生内耗是认知与行为不匹配了,要让行为跟得上认知的改变,改变最佳的时机就是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做。改变要在行动上落实,让那个像舒服自己摆放在那边,当作镜子里的人,也不断地把当前的自己放到镜子里照着对比。总之,不用管脑子是想怎么样的,对事是怎么想的,我行为上就必须且先做那件事,让脑子知道谁才是这具身体真正的主人,向前的方向大致正确,就先干了再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