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

这周有3次与传统行业朋友的交流,有个映射对自身行业看法的镜像效应,笔记下。

第一位是传统制造业的老板,交流不深但有启发,主要是他找我聊了些游戏行业、互联网的产品视野;早几年是指导他在表达对互联网行业的关注,以及对新制造业的仰慕,为了提高他公司的生存力,这几年在用互联网思维去进行自身的战略转型。"像我生产制造、仓储、销售、管理等都逐步改造了不少,但还是很羡慕你们做软件行业的,很灵活很有效率,开发中可以快速迭代产品;你们项目竞争很纯粹,比的就是谁家产品好,谁家产品更新换代更快,谁就赢得用户。像我搞的那服装,一投入就定了的,好不好就看有没有赌中对趋势的预判,为了背书和抓准,排队请头部设计师,花钱砸广告,不好也得说好,经销商竞争积累,打通路、拼折扣,搞到最后在给设计师和经销商打工"。他说传统制造业是在研究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应用,相比而言,他们在有限的资源下要做实体的生产制造与销售,强度非常高,为了一个项目连续几个月熬夜加班不休息扛下来是常态,这些年互联网吐槽的996,一比较发现原来搞互联网的轻松还钱多,有出现制造业技术、管理人才的一些外流,但影响不大,他们行业抱团搞大数据,运用互联网搞更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操作等,在搭乘新技术的发展红利。给我的启发是,这年头信息茧房蛮明显的,实际更成熟的行业、更有排他性的行业里竞争更大更卷。或是换个角度说,赢得竞争的关键是自身的发展超过别人,不发展不成长不然被淘汰,企业的发展基础的是人才的成长,无论什么行业,发展就是靠人驱动,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是人力资源,人才的密度与人才的储备是核心竞争资源

第二位是此前因不适配而离开的产品同学与我微信交流,说他最终还是选择离开游戏行业,入职某上市传统制造业的产品岗,他说游戏行业太卷了,他看不到长周期的稳定性,而传统行业的产品岗可以让他专注研究与深耕做产品等,实际他还是在为自己的求确定性找了证据,他没留意到传统行业特别喜欢互联网的产品,正是要用其以用户为中心,拥抱变化,持续改进的互联网思维来完成产业的转换升级,发展阶段的差异有些降维体验也属自然,但长周期来看都是一样需要保持自我的成长以适配组织的成长,祝福他之余,让我想起几位很佛系的独立游戏制作者朋友,19年某次在当GAMEJAM评委的时候,遇到两个有创意的设计(玩法融合方向),找他们交流建议考虑引入商业合作,借力加速把好想法先落地以免失去用户与市场,得到的反馈是不想被投资所带来的时间所束缚,已经在这次开发者活动里得到认可就想慢慢做,把游戏的想法都搞清楚了琢磨透了再完整开发出来;结果至今杳无音信,人也各自分散在不同公司忙碌着,这几年玩法融合层出不穷,几年前的创意早已淹没其中了。信息时代里根本不要想停下来,正如那老话,不学则殆,不进则退。与之相反的是想到长线的游戏项目,其共性就是保持非常敏捷的迭代以适配用户的变化;再换个视角,长线的项目且还保持对新用户的有效承接,那当前的它本身是对新用户需求的适配不是过时的,就像传统制造业里的经典款式

第三位是同学的弟弟,当年他从游戏行业去了传统制造业做研发产品,至今也十多年了,聊到近况就聊到工作上,他在眼镜龙头企业里,他们的产品战略是传统的以不同的产品去适配不同用户的分层,表现出不同的价位和多样化,销量好的以及拳头的产品加大产量摊销综合成本获取利润的模式;他们是根据产品领域内用户的应用需求的积累,然后进行拓展演绎,结合潮流发展趋势进行未来产品的设计开发与生产制造,他们的模式下单项产品成功率越来越低,往往靠个别的优势产品支撑全部的收益(说到这里蛮有画面的,咱们游戏行业早几年版号还没限制时很多同行也这样,特别是发发行同行,往往以成熟项目、不同品类项目广撒网模式)。当前最大的挑战是因为对用户应用的单项的长周期积累,非常多的用户使用认知概念是成熟的,实则也是固化的,因为太确定反而开发出来的产品跟不上用户需求的演绎,他现在的挑战,要让团队离开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有勇气抛弃成熟的被验证的那些过往,拥有新的研发对象核心,他在寻找怎么让整个团队能更到一线,更到用户里去,更让变化洗刷团队的固有认知

这三位,老板看到的是互联网思维的优势所在;行业老兵看到的是行业的竞争趋势下的主动求变化;新人同学处于短暂行业切换的新体验可能又踩坑。我们处于信息产业应用层的最前沿,不确定性正是这个行业最大的优势所在,是行业的基础要素也是机会所在;拥抱它也不复杂,坚定信念,相信所相信的,以正常的互联网人的思维来践行就可以。反之一直求确定性的话,建议要考虑自己是不是适合互联网行业

汲取传统行业的养分,传统行业长产品周期内,如何把一个已经固化的产品的优势充分挖掘包装,并结合各种宣传构建用户认知,这里面有专业深度所在,他们通过对市场用户及行业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预判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规划的产品设计,这种深挖用户需求并且能结合行业发展而落实需求打造产品的能力值得研究学习(传统行业习惯以不同产品做用户分层差异化,单款产品的研究维度能非常聚焦和前沿化,而不像游戏行业单款产品内做用户分层)。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产品迭代,用户舆情关注,要时刻警惕因为数据的敏捷性、便利性和确定性,减缓了对用户需求最基本的研究,拉低了对用户需求的感知力和判断力

以用户为本源中心是赢得竞争的核心。坚持践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产品迭代中,更要提高对用户需求的科学分辨与敏捷承接,保持我们的优良传统,基于解决用户需求为核心,更容易抓到需求和计划冲突所在以及关联的因素,要警惕陷入既定计划、既有业务经验的条条框框里而本末倒置;同时就像华为那样“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各条战线上的伙伴们以一线为中心、以用户为基点, 围绕用户高效协同,赢得竞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