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回想了一些过往自己与他人的沟通,以及最近与小伙伴的沟通中,出现了阻塞性状态的例子。前者是当时作为我感觉和他人沟通不顺,后者是从小伙伴与我的沟通上看到了之前的我。间接说,是从他人身上看到之前的我了,就是认知固化的时候是长那样,换谁都一样的一种状态,从行为和表现上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手法是与之沟通一个超过他认知的,挑战认知的事项
- 行为上,总习惯带着自己的信息,自己的视野,加上自己的判断逻辑在沟通,对于超过自身认知之外的信息会本能的处于怀疑、审视状态。一般是因为有一定过往的经历在做支撑,舍不得放弃,被自身的经历裹挟着而不自知
- 表现出在过程中会偏离沟通主轴(抓细节),过于敏感其中具体(往下层),排斥未知、悲观判断变化趋势等行为轨迹。寻求确定性的表现特别明显,优先寻求正确性的诉求远超过寻求事务的发展和目标。
- 看似在做正确的,实则是不断的以此为理由,让自己待在舒适圈的行为,还容易给自己一个聚焦的理由。为了待在舒适圈一直选择缩减影响圈范围。为了保持自己所谓的正确性而持续的向内塌陷。
待在当下最可怕的是,对于前行永远会有各种借口,眼里全是困难、问题、风险,以及失败的后果。现在看起来,固化时是真的糟糕,底层的思维本身就不对,回想起来冷汗直流,真可怕。人的可塑性是无穷的,且成长变化永远不嫌过时,这周的收获不是延展固化的探讨,是把学习的一些理解笔记了下,放在这里等过段时间再来看看映射自己的变化。
首先是要识别假性学习的状态(反视自己观察到的)。没让自己的思维跳出去的时候会认为自己是在学习状态(过段时间来看现在可能也还是在另一层的假性学习)。假性学习是一种混沌状态,过程中也是持续在获得新的信息,但总给自己立了个“人设”状态而导致只浅层理解,就是上面说的求正确大于求信息的理解。本质上是一种悲观主义,是给自己成长最大的障碍。假性学习状态之所以会产生主要是两个关键问题,一个学习的目标不适配,过于理想或是远超自我缺乏路径,这是大部分的原因,太想要了反而得不到,太理想了反而是泡沫,根源来自于对自我的认知模糊。一个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有效行动导致时间周期下来出现习得性无助。抛弃假性学习的第一步,是调整思维模式,连带着要抛弃悲观主义,抛弃待在当下,抛弃那些借口,那些困难、障碍、风险、失败后果等。
思维决定行为,认知影响思维。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自己丢掉。靠想是搞不定的,得用行为。有个有效方法,就是让自己去做点之前没做过的且最好是外在的事,多做挑战自己以往否定的事,能相对较快的把自己丢掉。在角落里固然不会被发现问题但也失去了发现问题修复问题而成长的机会,在聚光灯下会容易被发现问题,但这也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辨识自我是否假性学习,可以用一句话给自己找镜子,衡量成长的标准不是自己知道多少,而是用已获悉的知识做了什么。
走出假性学习后,会面临个关键选择,自己琢磨,还是找人学。这里我的判断是找人学,找高手学。有一种学习的习惯,是自己去琢磨理解,然后说出来是在自我的表达,而不是一种探讨交流的方式。产生这个有两种原因存在,其一是惯性使然,比如像我自己,是过往自己的成长经历产生的,总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得自己琢磨吃透才行。另一种状态是要证明自己的状态(是观察他人时发现的)。自己学这种方式下虽然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在讲究能效的环境下是不好的,往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搞懂的事,可能转身也就是他人嘴里的一、两句话。学习的初心不是证明自己的学习力,而是为了提高认知提升自我有更好的结果,所以学习上也要追求能效。
向高手学习两个基本方法,走进去和寻差异。
- 首先,最直接的是一定要让自己的脑子先过去,先吸收下来(接受完整信息)。不要带着自己的信息判断分析,以免信息过滤严重导致失真。过程中保持走出认知束缚,放空自我,不要以自己的认知去质疑,不是用自己的视角去看高手的知识,让自己搞懂远大于其他的一切。很多时候学无所得不是高手没干货,往往是自己状态没对所以没接住。
(到这里想起之前被空空提醒过的一个行为,讨论和学习中不要埋头笔记,而是要专注于讨论和学习本身的内容,以不动手让自己习惯用脑、用心记。结合来看这就是训练自己向高手取经的关键手法,要让自己先过去,记录的本身会让自己脱离而导致衔接问题,另外就是现实中很多时候也没那么多环境让我们可以随时拿起笔记记录)
- 其次,过后对比找自己与高手的信息关键差异所在(信息处理的复盘),琢磨高手关注的重点,关键的权重选择、乃至推理其思考路径等。寻找这些方面的差异,在哪些层次上有差异,可能是因为什么,尝试模拟,训练自己。
要拿到更好的结果,单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得有个好的环境及好的战友。这里的学习维度就不一样了,不再是像高手学习那样的自我视角。环境学习的是基于取得最终结果的方向去看,切换成资源能效视角了(把自己也当做资源之一),目前有两个维度可以分享
其一,与高技能的伙伴用合作的方式前行,走互助的模式。多人协同时,要拿到更高的结果,这时候维度就不止是自我的提升了,这时候环境内的高手除了是学习对象,也是非常好的合作对象,并且短周期内往往是合作的意义会更大。不是说不学习了,学习是天然且必须的,是要通过对不同的资源的组合来拿到远超自我能力的结果。
其二,享受和接受好环境的熏陶,通过环境来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品质与习惯。保持临界状态,乐观面对一切,即便可能有时面临低谷,那也是在走向高峰的中间态而已,坚持学习,不断思考,持续积累,已取得的结果那都是过往,咱更关心当下成长的轨迹,永远相信未知的变化都会有好的在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