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在年会的最后彩排时,小伙伴说我头上杀马特假发一戴,比较放得开。然后在年会上做了以往从没做过的事,真的蛮爽的。这里面,假发给了一层身份依仗,这过程中人与环境等都没变化,只存在身份定位的变化就就在行为和表现上产生差异,果然束缚住自己的还是自己的认知。有些认知,于我而言,需要反复咀嚼,阶段的映像反馈,才能打破形成新的。过往以为有些认知从行为上好像内化了,就此固化在那边,实则上只是处于相对无脑的刻印阶段。被激活时会按照浅层的理解来驱动自己的行为,出现了本能掩盖智慧的欺诈性思考,看似有思考,实则又是在给自己的行为做一层包装以及寻找合理化来说服和驱动自己,简而言之,是一种看似努力,实则还是本能驱使的行为。拿这周一个工作和生活行为来看差异。
这周也一起在参与道友小游戏的创意研讨,吸收到被人是做大量的创意测试跑创意验证,并且有成功案例,于是就想着可以学,用堆量的方式来做选择,所幸志斌提醒了我什么才是当下适合的。这个例子里,表层看是在学个有效的方法(别人验证过),实则是陷入此前自我纠察过的唯方法论了,脱离了对自我的清晰认知,没想清楚看着是好的,但未必是适合的。就像得知大圣跑步4分配速轻松跑,那是羡慕无比,但是让我跟他那样跑,启动1公里后我就得改成纯走路了。人往往对于好的方法有天然的痴迷性,认知的模糊往往会带来理想化的预设,如果已有实践过的则会显得更实际一些。
另一个是生活上的,小孩这周期末考成绩下来了,其中数学因为1个计算错误没拿到预期分数,有懊恼后悔的情绪。跟他闲聊时说,问题出现了就是有它的必然性,不要归在偶然性,这不是蛮好的嘛,这个错误反而让你看到自己还可以提升的所在,这反而是你的收获,同时也可以再把自己的各类基础知识检索一番,不要只看到这个和钻入细节。如果是半年前,我不会这么跟他沟通,我会告诉他这种低级错误不能出现的,然后拉着他研究计算错误的问题,再设定强化计算的训练之类的。
这两个例子里,工作上的那个,是典型的认知和行为局限在对于外在信息的简单判断,连带着出现了错误的举动行为。自我分层观察了下,关键是对于“向内求”的理解太浅薄,或是说没用脑去思考转化,又让本能驱动着行为。后面与孩子的沟通疏导的那个变化,是因为之前的学习扩展了认知边界,丰富了对问题的观察维度后产生的变化。也都是同样的人与环境,但前者处于无脑理想化行为,后者是能真正去在认知问题,往后发展下去,明显后者才是能拿到结果的思维方式,行动能基于问题面,不是拘泥在问题点。问题的出现就是伴随着收获一起来的,比如今天的我虽然肠胃问题又躺了一天,但是也因为躺着就把这几天的这些事关联想了下而有当下这层收获。
明显工作例子里的那个是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它使人在认知和行动上受限于外在的分类和判断,而不是专注于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价值。在我们这个变化发展的行业里,往往很容易看到被人的成功或是方法,并为此影响了对自我、当下的认知和判断,这种基于表层的而钻进去的行动,看似追求结果,实则是在假努力,不切实际的欲望陷入会迷茫,形成我执,看似努力实则没有作出真实选择,这种假的心在诱惑着,就会丢了本心。辨析虚假欲望的本心,不是丢掉欲望和追求,相反,对结果的渴求是我们前行的动力,而放掉我执后才能看到我心,看到本来就有该有的而被掩盖的那些目标和追求。不被特定的认知束缚着,心态就会真正开放,相比就能接受和适应变化。毕竟真正的路是要适合自己的,一步一前进从自己出发。
想到这里,又把古语“反求诸己”拿起来回味,发现自己之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有问题的,之前认为是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拿不到结果那应该是自己的方法方式不对,要向外学。这种否定自我向外求的逻辑,是对这句的曲解。拿不到结果向内求,答案在于内心,内反自己,不是拐弯向外求,向外借力的根源也是要基于有自我的认知后出发。外界依旧,自己能有变化,反应和反馈也能随之变化。去我执,持本心。至少需要两个对象来帮助,一个是他人照镜子,一个是自己自检。从他人处看到自己,是镜子里的自己,从他人处得到主观客观反馈,以此映像自己的思维、行为的结果。通过他人修订自我是关键但不是唯一,只依赖这个会让自我陷入各种困惑,所以与之结合的是自己看自己的自检模式,没有人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如果把人比喻成一台精密的机器,那只有自己才能打开那台机器去检查里面的各种问题的根源,只有自己才能看到自己的内心。想到这层,学习、行为、欲望三者有了一定的因果关联。保持学习和吸收信息以扩大认知,提高认知相对可以更明晰目标和路径,减少因为认知的局限而被事务的表层迷惑后出现的错误认知。而拿结果需要通过行动,过程中验证迭代认知,一旦有错误认知则只会瞎行动,如果没有做好真正的选择就行动则是低能效的,行动是检验认知的唯一方式。欲望是目标,拿掉错误认知的遮盖后,欲望是初心,它一直都在那边,从本心出发设定好的目标与路径,是为“因”,而“因”是值得多多自我较真的,较真的过程又需要学习提高认知来排除对事务表层的迷惑。
换成几个月前的我,真的对这部分的理解和行为是无知的,并且会产生很大的困惑,为什么行动了许多但是总拿不到结果,或是连在走向结果阶段都算不上,然后继而产生非常多的迷茫,从向内求转为向外,认为需要外界的巨大变化才行,自我的变化已经无果了。不排除有的时候我们曾思考过、复盘过,然后又把因归向外了,写出来是要提醒自己,这是浅薄的思考模式,也是错误的思维。向内求不是拿结果的必然但确是必备,我们最能改变的就是自我,从自我找,给自己扒几层,认识自己,搞清楚自己与目标之间的路径,知与行并进,是拿到结果的真起点。当下寻求自我的突破只是个过程,目的是要拿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