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为处理家事,从早上到下午都没看手机,过了中午后人的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感,有一种某些重要事情悬而未决的念头,内心有萌发对眼前事情的不满,也产生了一些的情绪外泄,自己状态越来越不耐烦,相关事情也搞得得毛毛躁躁的非预期结果。一整天整个人的情绪和心境都很有问题。状况也是自我审视的时机,切换视角观察了下自己。
情绪层面来说过程中是有出现这些事这些人让自己没空处理自己的事的情绪杂音所影响。情绪之外,是一种已成惯性的自我行为产生了舒适度,而被突发打断后产生的面临不确定性而所带动的认知障碍问题。再落到具象的角度来观察,只是因为没时间处理事就产生焦虑,这种行为看似对事有投入,实际上这里的投入落在了过程而不是结果,是倾向在做事的行为本身(习惯于有某些行为/动作)。因为如果是关注与拿事的结果,应该会有前置基于各种资源的规划和安排而不是过于注重自己的行为动作。观察到这里就想起前阵子看过的关于习惯的一本书《习惯的力量》,里面有个观点是,习惯是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人按照其固定的模式行动,这种力量强大到很多时候人无法意识到自己在被习惯所控制(就像这两天的我),晚上回到厦门后翻了下书和笔记,习惯有三个关键步骤(触发器、惯常行为、正负反馈),改变就是从三个步骤里下手进行替换调整。但在刻意训练之上,更重要的是对于习惯改变的信仰(信仰才是习惯改变本身的关键触发器)。所以我真正的障碍还是自己对于变化的决心不够强烈的缘故,才会有这种知道而没有刻意去练习自我的情况,因为信仰不足会导致在面临压力和突发时,很容易又回到老习惯的模式(回到大脑熟悉的套路)。
再回到己身观察,最近面临一些变化的信息处理负载,有来自对有效结果的要求,有来自自我变化需求的驱动,也有来变化后各种补位的压力等。尽管是意识到变化也是筛选人/也是自我调整的时机,但在思维和行为的还是很惯性老是按照往常的行为在进行着各种补位,看似确保解决当下问题,实际上并不会让团队走向健康发展,反而拉入到对各种应急的处理和因此产生的压力之中。关键障碍在于缺乏上层视角对事进行前瞻和预判,是在于对过往路径的缺乏有效复盘所以存在前瞻和预判不足的障碍。往往看似在概念化业务逻辑,实际上只是对业务本身的经验归纳,而不是找到其底层逻辑所在(看似在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或行为也只是基于习惯而不是逻辑)。这是概念化意识薄弱产生的问题,是从专业到管理者的关键障碍,这得有坚定自我变化的觉醒,也得刻意的在事上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