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留意到自己的状态主要是紧张,特别是负责的项目上线前后,是基于事情的紧急性与挑战性产生的状态,没有焦虑内耗的情绪,虽偶尔忍不住吐槽调侃,也转身继续投入其中,感受上是有忙无累,这周的小结是分享下状态的来源体会。两周前的笔记算是操作层,这周的笔记算是来自于认知层的信息,主要是调整了下面对事情时的角度和维度后,让自己从负压转为正驱的一些感受。
保持感知,淡化情绪。情绪是面对障碍时最大的敌人,没有之一。当情绪占主流,会陷入固执、自证陷阱,会以错误的主观意志去扭曲事情的客观性。有一种情绪很隐晦但也是存在的,面对变化时而出现的保守表现,经验固守也是情绪的影响所产生,逻辑链路上是潜意识里不想要产生情绪而选择认知里相对成熟的选择和判断。选择相信是走出隐晦负面情绪的主要方式,相信选择与判断、相信队友、相信目标与方向,不要过多的精力放在情绪层。把精力与专注点挪到专注的事上,是与之并行的第二点
基于事实,积极响应。人的专注是个时刻运转的程序,除了睡觉外其他时间不会被中断(人脑研究上来说,睡觉时也是在运转,只是隐式),当把能量投入在事上时,相对不会有那么多的情绪障碍(忙起来就没空去瞎想了和感慨啥的了),所以得给自己立个要求是要积极响应,为啥不用快速是积极代表态度,而快速只是过程,积极的态度下已包含快速。面对挑战时会有非常多的信息要消化处理和选择判断,这部分会非常耗能,很容易产生潜意识的干扰,用过多的主观判断覆盖了事实的客观现象,即放弃思考、套用经验。我这里也经常摇摆,今年有从大佬身上学了个很有效的方式,即拆解事情的逻辑,先搞清楚逻辑,由此打破主观为主的困境。试用了多次还是蛮有效果的,特别是当某些未达预期的困境时,把精力转入到拆解现象出现的逻辑,从中发现可调优的链路或是事实的真实情况并积极响应,能把能量用到更科学的地方。
凡事必有两面,老子曰:反者道之动。矛盾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再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事务的两面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当事没有达到或是偏离预期时,不只看其弱错一面,看其问题的横向多维,明确其关键问题所在的同时也从中发现积极的另一面,达成目标的路径不是唯一,动态曲线前行是常态,事务的变化性无法被掌控时,坚定信念积极主动,抓住问题与机会,及时调整,小步快跑前行,简而言之是控制自我的想法蔓延,聚焦该做的要做的,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