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多节奏快,忙碌是常态,这周笔记是分享下几个在忙碌中保持积极心态的几个小笔记,是5个从主观层下手的点,调整自我观察解读事的视角来保持心态。
- 其一,拥抱变化。应用其狭义理解,变化是事情发展的必然性,我们无法拒绝,但可以主动、积极行动干预其变化的方向和趋势,乃至阶段结果。把阻塞与障碍都当做是变化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是我们观察到它离开了预期,是对变化的有效反应,遇到了反而是发现了能通过我们的行动让变化变得相对可控的机会。
- 其二,明确事情的意义和价值。把个体与事分开,不要耦合在一起,从事的维度往前往后看,往前多自问几次为什么,往后多自问几次会怎样。更容易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要带着疑惑做事也是其中的一个道理,从事情的价值上认可,行动上能有投入。遇到认知外的,或是认知冲突的事时,不会因为过于站在自我,缺少对事的观察而陷入非必要的情绪之中。
- 其三,实事求是。借用下伟人的概念,用积极主动的行动去替代站在原地的想,方向大致正确就用行为+迭代去走向目标。用行动验证,从行动结果里持续改进,才是知的真正应用,不至于陷入经验的束缚而产生面的变化的恐惧。这周就有个典型例子,讨论个选择,很快给了结论,但在说明结论逻辑的时候暴露出是套用经验,经验来自于过往,经验的形成具备多个变量,套用经验做选择的陷阱就是会连带要求变量的一致性,但事实的变化不具备此类条件就会产生选择的模糊化情况,看似有个判断实则不具备逻辑,这种选择当结果出现后,就没办法基于结果来快速迭代。尽量搞清楚事情的逻辑,是在实事求是,在这里面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 其四,有释放压力的行动。物理层的手段得有,因人而异了,我的物理手法是起身走一走,通过身体的行动打乱原本的思想节奏,脱离掉压力带来的内耗。现在的科学家研究到了,压力内耗的产生,从生物上来说就是因为人过于把脑能量集中在某些和预期偏离很大的事上,导致脑里的某个区域负载过大产生了化学反应从而引起了人体的情绪干扰人体行动。所以得有中断机制来适当控制,顶级高手是对这块有刻意训练,相对能手法自如,一般人无法从能量层去控制,得借用一些外力来终止,比如做点其他的事转移掉能量的焦点就是个不错的方式。
- 其五,专注当下,保持信心。去掉如果这个概念,不去预设结果如何,也不因为当前的阻力和障碍去想之前的选择如何。专注在当下的事上,从未来往现在看,现在才是最糟糕的阶段,从此往后的每一步每个行动都是在前行。按照玩游戏的视角来看,往后的障碍与结果,都是一个个经验包,都是阶段性的结果,都保持对其逻辑的关注和基于目标的调整迭代。诸事无常嘛,每个人能控制和影响的也就是一部分,没办法说都保证成,但我们可以积极行动来让事的成的几率增大,事就修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