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岗位四特质

最近在切换视角(从修己的状态里走出去)看自己和团队,拿结果该有的关键状态该是什么。运营岗位永远面对未知的市场变化和挑战,拥抱变化所需的特征是什么,能承担业务负责人该拥有且积极趋向的理想特征是什么。分享下自己这周的笔记。

尽管产品运营岗位的冰山下特征是明确的,自驱力、洞察力、同理心,心态开放、聪明度,其组合后是什么样才是运营岗位理想成员该有的理想的正向状态呢,此前蛮模糊的。作为通过他人拿结果的管理角色,团队需要的的角色状态,在前行中用以对人员的状态识别和筛选,最重要的理想特征会有哪些。人面对情况的反应是其特征的直接展示,观其行可知其心,我的规整逻辑,是从行为出发,向内归因和整理出能映射理想行为的状态,主要是4个关键特征:

  1. 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岗位永远面临各种变化的挑战,如果发现面对的都是已知的、可控的,那反而是糟糕了,是陷入到保守的经验主义状态,当面临市场的变化将措手不及。这周面试了一位履历不错的产品经理,过往有连续的大厂和大项目背书,适配丰富完整商业化调优和完整发行经历的岗位要求,但面试的结果不如意。这位产品经理最大的挑战是习惯于向外归因,其前期有较好的履历来自于本身的努力和聪明度,当还没到一定位置时通过自我的行为能取得一定的结果,但当其发展后面临诸多的挑战与变化的向外求反应,让他开始变得横向发展自我的瓶颈非常明显,也由此自我复盘习惯欠缺,落在经验主义而无法更好的进行业务经验概念化运用。面试后我脑力浮现出自己和多位产品同事的身影,能保持成长的都是那种面对未知和挑战时会把焦点放在自我积极改变适应的,而发展不好或是很容易遇到瓶颈的,都是有个向外归结的习惯,仿佛一切归结到外部那自己就没事了,以此证明自己也是努力的,结果未达实乃人力所不及。写到这里,过往的一些判断可能还是有问题,得再拿出来换些角度深入看看。不沉迷相信所谓的定式才是岗位角色本身该有的基础特征。
  2. 基于用户而不是自我设计视角。运营岗位是项目与用户、研发与发行等多元的链接所在。岗位的业务属性也要求需要更具备用户视角而非自我设计视角。这周内部就有个沟通实例,负责P36的同学特别在意当下的原画风格,因为其了解到小游戏市场对于这块特别在意(美术原画风格会影响市场前端的吸量情况,关联影响成本;成本是小游戏的竞争关键之一),这是当下流量玩法的侧重没错,我们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同时也在走适合自身的道路,项目主打的是战斗的整体表现差异化,真正要撬动用户的是项目战斗表现的独特性而不是原画风格化,站在用户视角,会需要更关注到项目的关键核心,什么才是真正要与用户链接的,而不是按照经验方式去套用。落在经验主义或是理想化,本身也是一种自我设计视角。商业化收益来自于用户的认可而愿意支付的费用。脱离自我的执念和经验束缚,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这需要很强的自我觉察,但这本身就是岗位所需的状态,相互督促和保持练习。
  3. 要有资源整合意识而不是自我主义。运营岗位是多方业务的枢纽所在,推进拿结果中面临的挑战往往是多点多面而不是单线程递进,锚定准确的问题,识别和整合有效的资源来解决问题,效能远大于自我解决。遇到问题时我习惯自己去解决,如发现解决不了的时候,下意识是去学习和了解后由自己来解决,这是我难以从高P角色走出来的关键障碍。因我也影响了我团队内的成员也有此类习惯,老是会要去学各种模块业务的知识然后忽视了自己角色该有的更具价值的所在。比如发现游戏状况时很容易就基于问题把精力放到了解决方案上,而不是把更多精力放在界定问题和问题权重的选择判断上。要更好的定位问题和做权重判断,本身是需要对问题的关键所在和影响有足够的了解,而之前的调整走偏了,导致只聚焦在问题的表层而不是去深入背后的关键所在,反而对业务关键问题的诊断力和对资源的识别也下降了,此前有些困惑,真正确定是最近从观察大佬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中映射到的。所以对运营的状态调整,得从懂用户懂研发懂项目中,再到懂发行懂市场。并且保持把精力放在对问题的定位和权重的判断上。
  4. 乐观的前行而不是保守正确。运营岗位的信息和视野是最多的,往往也是决策的参与者或是发起者,那么该要有事务领导者的身份状态,如果自己都以求正确的状态,那么业务链条上的将会更往下落,所谓求上得中,求中的下。最近在修理的低绩效同学,其自身的业务水平是适配的,但其状态是糟糕的,太过于求正确性从而导致整体是悲观且保守的,面对挑战时会固守既有的而选择龟缩,面对机会时是瞻前顾后害怕失败而没积极行动,看似在做事反而是错的且价值是最低的,直接点说就是如果都是保守正确,那还需要运营做什么呢,价值又何在呢。 对于产品运营岗位的人来说,积极输出是基操,以输出来保持思考、保持做选择和做判断,加以复盘和迭代提升输出质量,适配运营事务统筹推进者的角色,保持高目标的追求,在不确定中积极前行。而保持乐观,内心是要笃定的,得相信内心的信念,相信所发生的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是走向目标的台阶,保持积极的纠错和调整,过去一直强调要有成长型思维丢弃固化思维,其反应的状态就会是乐观要素,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都是认为成长的基石,虽再难也不会丢掉对目标的渴求。积极乐观让运营在业务的选择判断上能更理性而不是感性,做正确的选择且让选择正确。

水势无形而有其力,规则本身是相对灵活变化的,以上是理想的关键状态,如果以此为标准一刀切那是错的,但能以此进行识别和引导,能往能拿结果的该有的状态上发展,那么也会更有好的收获。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引导与要求,但如果就此局限在规则的本身就是一种住相,久之必定心力不足而懈怠。理想主义不可取,但理想目标是可以指引我们前行的标志。我给自己的状态是精力关注在事情本身和对结果的迭代,不被其过程所迷、不由困难而疑、不因其当下结果所困,保持内心的笃定,积极前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