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思维局限

这周做了几次业务实例的自问自答,找到让自己惯性的向下看低维行动的束缚所在,是个以前以为是对实际应用错的思维惯性,分享下这周对这个的一些延展思考。举例子,当讨论一个涉及自身业务领域的有挑战的目标/问题时,第一下的思考或是视野是放在哪里。有3种典型视野,1类是放在产生问题的环境和因素上,2类是放在要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做什么上,3类是放在这个问题背后的预期上(问自己=看自己的实际思考和行为)。我自己老是在第2类(遇到问题时下意识的视野是会去想那我做什么来解决问题,或是为了解决问题我得怎么行动)。之前是觉得这是一种向内求的好习惯,但拉开来看,这种惯性的从自我象限里去思考具体行动的思考惯性,是个不好的局限性思维模式,也是这种惯性影响了对选择和判断错位认知。

回想下过往拿目标的踩坑案例,为啥大家都很积极行动,也做出了各自的结果,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对呢。从自我象限里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行动项是对的但也是不对的,对的是当我们在行动时应用是对的,不对的是当我们在选择和判断时直接应用则往往就容易踩坑。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象限里去思考,本质上是对问题/目标的一种回避。就会漏掉了对问题本身的思考与辨析,结果是变成了对原目标的偏离。因为当问题或是目标比较大时,直接就从各自的象限里出发就伴随着矛盾与冲突,此时的视野上是从当前看未来(从自我象限里出发绝对部分就是会落到当前),当推进的角色本身对这个的认知不到位时,那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产生目标妥协(或是目标的妥协,或是团队行动的妥协),并且陷入一种很自洽的逻辑误区。切个角度看,所谓搞定了的问题实际上还在那边,而所有人都回避了真问题,然后又都很积极的在为伪问题而行动,即便最终拿到了结果,但这个结果已经偏了的。(这周我被提醒过,房间里的大象你看不到吗。让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串联了起来,我们有没有在解决问题拿到目标,还是为了自洽偏离了目标而不自知呢。过去的我老是出现保守,偏离原目标的兼容的行为,这块的思维局限性是关键问题所在)

结合过往的决策踩坑实例,这种局限于从自我象限出发的惯性行为,还会踩出集体错觉的大坑。和上面那个把目标扭曲了不一样,这里是对目标/问题产生盲目的坚信,按照各自的理解就埋头干活,看似对目标达成了共识,但实际上各自的理解天差地别,但因为惯性直接落到各自的象限维度,产生出以我搞定了我这块那么目标就可达成的错觉,然后往后执行起来发现各种磕碰与内耗,根源上是从一开始对目标/问题的共识是虚假的,导致各自的行动都是乱序的,力没有往一处使。给我的启发还是对目标/问题的锚定要充分探讨,关注对目标/问题的决策本身,而不是在对“共识”过于看重。这里不去展开关于集体错觉的解决手法,是聚焦在自我思考认知的理解上。思考上要走出自我象限,从高往下看,从不同面看了。都知道当前的结果是过往的行为所产生,要改变下阶段的结果,行为必然要产生变化,但如果只在这里就很下层的视野,是一种思维误区。容易为了改变而改变很容易走向盲目行动而丢失对结果真行动,产生了一些拿不到结果的理由而走入盲目行为误区,严重的话会产生对目标的质疑而加速了内耗。拿真结果的关键是什么,是对目标和路径的选择及判断。是对当前的觉察的保持,锚定目标再匹配的行动。

这些信息串起来,我对时间管理有一层新的理解,自己一直是个积极行动派的拥护者,拟定个理想目标,随之把能量聚焦在不断积极行动和迭代去靠近它,这种线性的行为方式最大的陷阱就是缺少了对时间维度的代入。现实中是动态变化的,彼时的状态和此时的状态已然有很大的差异,但只聚焦行动会丢失到对这个维度的感知。简而言之就是没有抬头看路,缺乏从上的视角去看,有限的时间内,基于过往、当下、未来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支点。以及基于对环境的感知去判断什么才是接下来的关键路径。那么时间管理的要素也是选择和判断,是对大脑的高耗能运用而不是惯性由之。再映射回自己,该要的行动是投注到选择和判断,把行动释放给小伙伴。(之前有被要求要绑着手多思考,然后就片面的理解为思考怎么提升效率或是思考怎么让他人做好,比如复制出更多的我之类的)。当下想来这种视野很低。真正要去思考的是自己角色身份该要去承担的对那结果业务的关键的选择和判断。毕竟现实不等同于游戏,游戏里去识别关键的养成和资源的合理应用,可以氪金增益填补错误选择和判断,现实中那就是得氪认知了,怎么搞,有目的多练多学。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